因為商業需要,互聯網才能得以發展;因為社會責任,“溫情網”才得以編織。在這張“溫情網”的防護下,我們對疫情有充分正確的認知,有科學的防護方法,有共克時艱的信息,又何須再驚慌?
“要不是看到了網上的高頻率辟謠,我爸差點就要去買高度數的燒酒了!”李雪對螳螂財經說起時,長吁了一口氣。
高度繁榮發達的互聯網,在關鍵時刻,成為了一張包裹著人們的“溫情網”
17年后,疫情防護上多了“三道線”
很多人會把這次疫情跟17年前的SARS聯系在一起,但是比起SARS時期人們面對危險時,做出的哄搶板藍根、白醋等“失智”的事情,17年后的今天,雖然疫情依然兇猛,但在互聯網的助力下,尤其是在社交、搜索、電商上,已經組成了三道特別的防護線,人們已經不再恐慌。
第一道線是,以社交軟件為主,被動獲取的信息出現謠言時,以微信微博為主的各大社交媒體平臺會積極辟謠,讓人們不被謠言誤導。
SARS時期,因為初起時中國醫學界還無法明確病因,被籠統的稱為“型性肺炎”但在傳播過程中,卻因為以訛傳訛一度被叫作“非碘”導致很多人以為疫情是缺碘導致的,雖然有關部門多次公開辟謠,但由于缺乏高觸達的渠道,再加上人們在危險面前,本著“寧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無”的心理,引發過加碘鹽的哄搶。
第二道線是,以搜索為主,主動獲取的信息流能夠有大量權威知識被獲取、有優質渠道傳播時,人們才會對疫情得以重視并積極配合。
其實,當面對疫情時,人們內心最深的恐懼并不是對病毒的恐懼,而是對未知的恐懼。因為未知可能造成兩種極端的情況:一是太過恐慌,從而草木皆兵;二是一無所知,從而毫不重視。
而關于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,人們只要想了解發病的病因、傳染路勁、防護措施以及目前的整體情況,打開百度,輸入新型冠狀病毒,就可以得到由專業人士編審的相關百科醫典信息。
只有讓大眾了解關于疫情的最全面最權威的知識,才可能認清疫情的嚴重性、危害性,并自覺地響應一系列政策號召,從而盡力去保證自身的安危。
第三道線是,以電商為主,口罩等疫情防護的物資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時,人們才能得以安心。
此前,根據華夏時報,京東、拼多多、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都已加入物資供應保衛戰中。
1月21日,發布公告,表示已向天貓平臺上所有口罩的商家發出,絕不允許漲價。目前天貓平臺貨源充足,啟動補貼計劃,保證消費者買到價格實惠的正品口罩。
隨后,拼多多、京東、蘇寧易購等平臺也啟動特殊商品應急預案,承諾包括口罩在內的健康防護用品絕不漲價。不僅如此,平安好醫生也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十座城市啟動“1000萬只口罩免費領”活動。
在社交、搜索、電商形成的三道疫情防護線下,人們不再被謠言誤導,并對疫情充分重視與配合,在物資的充分供給下,再也不必驚慌。
信息求真時代,“互聯網生態”價值在疫情時刻更加凸顯
“在沒有特效藥的時候,信息公開是最好的‘疫苗’”白巖松在央視直播的時候,如是說。
這也意味著, 對人們來說,疫苗的研發能治病,而對信息的知情能“醫心”從而,在互聯網的三道防護“線”中,在正確的渠道獲取權威的信息,能最直接控制恐慌,到達“醫心”效果。
其實,在信息的當下,滑幾下手機就能獲取千百條資訊,但真正想要獲取更全面、更專業的信息,還是需要通過搜索。尤其是互聯網是一個人人都能留下只言片語的“空間”在信息求真時代,只有通過關鍵詞的搜索,才能更精準的獲得有效、有價值的信息。因此,對于各大互聯網平臺,怎樣規避謠言、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并聯動整個生態服務用戶,讓用戶高效便捷就能搜索到最精準的信息,就成了一種考驗,也是一種責任。面對這次疫情,我們可以看到“互聯網生態”的價值,越來越凸顯。
3,聯動整個生態,全方位保障信息公開。如果說準確、權威的信息獲取能回答人們關于疫情問題的“是什么”“為什么”“怎么辦”那么通過以信息流聯動整個產品生態來保障信息公開,讓人們做到全方位防護,則會更具價值。例如百度,聯動百度地圖發布“新型肺炎疫情地圖專題頁”用戶可以通過搜索“發熱門很”查詢到24小時發熱門診醫院、搜索“疫情地圖”實時查看全國疫情分布以及確診病例數,搜索“熱力圖”查看到區域實時人口流量密度,避免去人多的地方等等。除了百度地圖,地圖、高德地圖等都推出新型肺炎專題,為抗擊疫情承擔著自身的社會責任。
在疫情面前,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充分發揮自身“生態”的價值,扛起了社會責任,努力剔除謠言,全方位保障權威信息得到高效廣泛的觸達,而對于普通民眾,也要全力做到不信謠、不傳謠、聽從專家指導、全力保護自己!這樣才能,共克時艱!
疫情之下,才能看到互聯網企業的“溫情網”
在互聯網的崛起并稱為基礎建設的時代之下,我們已經習慣了各大互聯網企業的將資本、營收、用戶規模等等掛在嘴上的“資本家面孔”也接受了這個高度商業化的社會。
但在重要時刻,互聯網企業的還是能夠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,顯出家國情懷的本色。就如此次疫情,我們看到了各大互聯網企業們的“溫情網”比如阿里,京東等,口罩等疫情物資的充分供給,并且不漲價,讓人們吃下一顆定心丸;比如百度,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都不會變的搜索的價值,在非常時刻成為了穩定人心的重要工具,并且百度聯動整個生態,將信息流延展得更具價值。
因為商業需要,互聯網才能得以發展;因為社會責任,“溫情網”才得以編織。在這張“溫情網”的防護下,我們對疫情有充分正確的認知,有科學的防護方法,有共克時艱的信息,又何須再驚慌?
就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先生所說:“沒必要恐慌,恐慌干嘛?既要重視,又要淡定!”面對全國性的危害極大的疫情,我們必須要給予相當程度的重視,但在在互聯網企業的“溫情網”下,我們已經有了從認知到重視到需求的三道防護“關卡”也能夠在重視之余,心態淡定。
時世艱難,疫情兇猛,但各行各業都在努力踐行著自身的社會責任,而人們也在積極配合著各種政策、號召,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,我們一定會勝利!